信仰梦幻的人们赶快来吧!
中山陵的简介
墓道的人口处,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,高12米,宽17.3米,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“博爱”二字,因此又称为“博爱坊”。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,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,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。牌坊,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,用来歌功颂德,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。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“博爱”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,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铭,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。
经过牌坊,就到墓道。整条墓道长480多米,分为三道:中道宽12米,钢筋水泥路面;左右二道各党4.2米,柏油路面。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,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,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。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。
陵门之后,是一座方形的碑亭,边长12米,高约17米,全部用花岗岩建成。亭中这块高8.1米、宽4米的巨碑,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“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,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”24个镏金大字。字为颜体,道劲有力。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、行政院院长,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。
出了碑亭,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,共有八段石阶,共290级,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。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,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。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,有松柏、枫树、石铺、海棠等。
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,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,上面刻着“奉安大典”四个篆书大字,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。西侧的那只铜鼎,壁上留有两个弹孔,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。
第十层平台,是陵墓的最高处,海拔158米。环顾平台四周,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,南北进深38米,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。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。设计者为避免单调,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,每段一个平台,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。朝下看,不见台阶,只见平台。如果从下往上看,那么就只见到台阶,不见平台了,这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。
来到祭堂前,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,长30米,宽25米,高29米,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,并有两座高12.6米的华表拱卫。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,上覆蓝色琉璃瓦,外墙用花岗岩砌成。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“民族”、“民生”、“民权”6个篆体大字,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。居中的“民生”门楣上端,还有孙中山所书“天地正气”4个金字直额。
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。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,直径有0.8米,四隐八现,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,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《建国大纲》全文。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,像高4.6米,底座宽2.1米,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。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,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,双目凝视前方,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。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•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,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,总造价150万法郎。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,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。正面一幅为“如抱赤子”,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。东面两幅是“出国宣传”和“商讨革命”,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。背面一幅为“国会授印”,再现了辛亥革命后,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。西面两幅浮雕,一幅是“振聋发聩”,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,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;另一幅是“讨袁护国”,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,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。
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,与墓室相通。墓门分为两道,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,门婚上刻有“浩气长存”横额,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。第二道为独扇铜门,上刻张静江所写“孙中山先生之墓”7个篆字。门开启时,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,只有当墓门关闭时,门上的字才能看见。
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,顶呈西式穹隆状。室内圆形,直径约18米,高11米,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。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。墓壁上装有目光灯,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;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。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,直径约4.3米,石矿深1.6米,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。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,卧像身穿中山装,神态宁静,面容慈祥,如同生前安睡一样,令人肃然起敬。
孙先生逝世后,他的遗体是历经了磨难。本来,孙中山逝世前,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,让民众瞻仰遗容。可当孙先生逝世时,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,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,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。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
经过牌坊,就到墓道。整条墓道长480多米,分为三道:中道宽12米,钢筋水泥路面;左右二道各党4.2米,柏油路面。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,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,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。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。
陵门之后,是一座方形的碑亭,边长12米,高约17米,全部用花岗岩建成。亭中这块高8.1米、宽4米的巨碑,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“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,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”24个镏金大字。字为颜体,道劲有力。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、行政院院长,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。
出了碑亭,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,共有八段石阶,共290级,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。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,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。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,有松柏、枫树、石铺、海棠等。
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,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,上面刻着“奉安大典”四个篆书大字,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。西侧的那只铜鼎,壁上留有两个弹孔,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。
第十层平台,是陵墓的最高处,海拔158米。环顾平台四周,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,南北进深38米,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。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。设计者为避免单调,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,每段一个平台,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。朝下看,不见台阶,只见平台。如果从下往上看,那么就只见到台阶,不见平台了,这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。
来到祭堂前,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,长30米,宽25米,高29米,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,并有两座高12.6米的华表拱卫。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,上覆蓝色琉璃瓦,外墙用花岗岩砌成。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“民族”、“民生”、“民权”6个篆体大字,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。居中的“民生”门楣上端,还有孙中山所书“天地正气”4个金字直额。
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。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,直径有0.8米,四隐八现,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,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《建国大纲》全文。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,像高4.6米,底座宽2.1米,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。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,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,双目凝视前方,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。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•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,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,总造价150万法郎。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,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。正面一幅为“如抱赤子”,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。东面两幅是“出国宣传”和“商讨革命”,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。背面一幅为“国会授印”,再现了辛亥革命后,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。西面两幅浮雕,一幅是“振聋发聩”,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,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;另一幅是“讨袁护国”,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,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。
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,与墓室相通。墓门分为两道,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,门婚上刻有“浩气长存”横额,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。第二道为独扇铜门,上刻张静江所写“孙中山先生之墓”7个篆字。门开启时,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,只有当墓门关闭时,门上的字才能看见。
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,顶呈西式穹隆状。室内圆形,直径约18米,高11米,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。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。墓壁上装有目光灯,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;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。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,直径约4.3米,石矿深1.6米,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。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,卧像身穿中山装,神态宁静,面容慈祥,如同生前安睡一样,令人肃然起敬。
孙先生逝世后,他的遗体是历经了磨难。本来,孙中山逝世前,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,让民众瞻仰遗容。可当孙先生逝世时,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,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,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。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
导入论坛 引用链接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
TAG: